戚澜边走边说:“这个小镇未受战火的铁蹄践踏,怎么看不见什么青壮年,登州土匪横行,本地兵马够少不得要靠曲州支援,不知道这平和安逸的景象下藏着多少家破人亡的辛酸。
“走时候听陈宴如的意思,登州的匪患经小关将军的打理平息的已经差不多了,用不了多久他们的丈夫儿子父亲也该解甲归田了。
两人知道一到幽州知府处,少不了被一群人缠住脱不开身,再难有有游山玩水的闲心。
纵然勤勉如崔颂,也拽紧缰绳放慢了马蹄的脚步。
戚澜见崔颂有留恋的意思,心说这崔家小公子从小被各种规矩管了个七荤八素,二十几岁也没有纵情的在外面玩上一次就出言询问:“要不……让他们先去给知府打个招呼,咱们转转?”
崔颂略一沉吟,随机答应。
随行的人都先去幽州知府落脚,免得引人注目,月白和惊蛰二个想远远陪护,也被戚澜不轻不重的撵走。
不知不觉的走进了一条小巷,阵雨刚歇,屋顶上残留的雨水滚下时屋檐上穿成一片珠帘,大珠小珠敲在青石板上,小路铺的并不平整,有细微的高低起伏,马蹄踏在上面,砖石轻微的松动。
雨声渐小,间隙里恍然听见巷子深处飘出一阵若有若无的琴声。
琴声以清亮飘逸的泛音开头,回荡在空旷的小巷里,心旷神怡如置身空山幽谷,泛音停止后音调又转入缠绵悱恻,延绵不绝。
崔颂于琴道亦是精通,驻马听了一会儿,就低声同戚澜解释道:”此曲名思故人,弹琴者虽并无上等造诣,但弹奏的十分纯熟,应当是勤加练习。”
琴声随着马蹄的前进越发清晰,却在马蹄不远出铿锵一声戛然而止。
崔颂一怔,马头前不远处一扇门就吱呀一声打开,闪出一张姑娘的脸来。
也不能算是姑娘了,岁月已经在她脸上留下了时间的痕迹,发髻盘的整整齐齐,朴素但又看得出是精心装扮过的,惊喜的眼神在看到来人时急转为失落,连带着一起收回的,还有已经快跨出门栏的半条腿,她眼睑低垂下去,怯生生的略一低头算是打过招呼。
门吱呀一声合上了。
戚澜的目光追随着最后飘进门内的一片浅青色的裙角,落在斑驳的木门上。
戚澜的声音慢了半拍,只能喃喃自语:“谁家的姑娘,这么怕生。”
小巷重归平静,那扇门好像从未打开。
二人本无拜访之意,一耸肩便准备离开。
“卖杏花啦~卖杏花啦~”八九岁的小姑娘走街串巷,声音如银铃清脆,有远及近,小巧的竹篮中,洁白如雪的杏花在与天同色的绢布下漏出几朵,娇嫩的杏花还带着方才细雨留下的水珠。
见二人立在门前,歪着头疑惑的问:“你们在等教琴的大姐姐吗。”
“没,路过。”
崔颂顺手掂起一串杏花,小花颤颤巍巍的躺在手心,传出一点清凉,他抬手挂在马的辔头上,给戚澜的马也带了一串,两匹马互相打了个响鼻。
崔颂笑着问“教琴的姐姐家就她一个人嘛。”
小姑娘让含笑的眸子一看,脸一红,直视崔颂的眼睛也错开了目光,回答说“现在,就一个,大哥哥打仗去啦,去了好些年,最近说是仗打完了要回来呢,姐姐好盼,哥哥姐姐像是比翼鸟,大哥哥有心,也是没机会了。”
小女孩露出了个故成熟的笑容。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